• 功能特点

  最近几天,一季度经济主要指标陆续公布,国民经济运行实现了良好开局。可以说,“进”这个字慢慢的变成了2024年中国经济的鲜明特征。

  从今天起,总台新闻频道推出特别节目《中国经济向前“进”》,多路记者深入厂房工地、商圈展会采访调研,洞察中国经济向前进的动力所在。

  关注一季度中国经济,今天关键词是“进阶”。这表明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也代表着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较大程度提高。我们的传统产业正处于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

  先来看一个数字,一季度,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6.1%,这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都有明显回升,工业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了将近2个点的GDP增长。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增长。这37个行业中,传统产业占比75%以上,可以说,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已成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的一个重要引擎。

  铸造业对于装备制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也被称为工业的“底座”之一。今年一季度,和很多传统产业一样,铸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砂型铸造厂核心工序就是制作浇注所用的砂模,也就是砂芯,因此以前不少铸造厂也被称为翻砂厂。而当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吴江区的一家铸造企业时,却没看到想象中应该随处可见的砂。

  原来,制砂芯的原料被放置在厂房顶部的管道里,接收到落砂指令后自动进入制芯机造型。企业铸造部经理张红亮和记者说,现在生产全部由电脑程序自动控制,原先翻砂、搬运、浇注这样的“体力活儿”,也都由工业机器人在封闭环境内完成。

  就在采访的时候,记者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砂芯,这样一个时间段才发现,机械手来回搬运的砂芯居然一碰就碎。张红亮说,研发这种夹砂芯的机械手曾经是他们的一大挑战,如果机械手力度太大,砂芯就会碎,力道小了又夹不住。最后经过了大半年的时间,才终于测试成功。

  转型升级不是一蹴而就,为了让工业机器人能与人和铸造工艺更好融合,企业决定自主开发智能产线使用的后台系统,同时研发适应新工艺的新材料。

  现在,企业的第二条智能产线在这几天准备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经过几轮的改造,产品定制周期从7天减少到半天,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221%。逐步的提升的还有市场竞争力,现在企业出口的热交换器铸件已经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占有率,工艺的精密程度也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在智能产线旁边还有一个足足十一米高的大型设备。张红亮和记者说,砂芯在浇注完铝水之后要进行破碎处理,他们前不久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新款砂再生系统,不仅让砂的回收利用率达到了98%以上,还基本去除了尾气处理中的异味。

  张红亮说,对面是将近100亩的草莓园,现在国外一些先进的铸造企业,都能和周围的居民区以及其他产业很好融合,而他们也做到了这个标准。

  一般来说,铸造企业因为有较大的粉尘排放隐患,往往让人避之不及。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草莓种植户,他们和记者说,对面的铸造厂并没有给他们的生意带来影响,而且厂里的员工还经常到他们这里买草莓。

  绿色工厂的标识让企业原有的业务获得了更多订单,而他们却不满足于此,今年以来,企业为不少新兴起的产业开发了新的铸件产品。那么为了进军新赛道,他们是怎么做的呢?记者从企业新建的研发大楼里找到了答案。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企业负责人吴勤芳,作为清华大学毕业的博士,他对人才极为重视。为增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今年一季度他们加大了人才招聘力度。

  让记者没想到的是,这些新入职的员工大多是博士硕士,但他们所学的几乎都不是铸造专业。记者坐下来和他们聊了聊,他们当中有学金属材料的博士,有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汽车工程师,还有不少刚刚从校园走出来的年轻人。尽管他们来自不相同的领域,但是他们却给出了一个几乎相同的回答:“传统制造业需要年轻人的加入,我们对铸造业很有信心,这个行业肯定会往前走。”

  吴勤芳和记者说,他开辟新领域的底气也来源于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就在记者正常采访的这几天,团队为光伏企业研发的一体式配件开发完成。新的尝试不像以前来图加工的模式,而是为客户提供融合了制造和设计的全流程服务。吴勤芳说,未来不单单在光伏行业,还有新能源汽车,包括氢能的发动机等等,他们都可以用这种方式去开拓。

  在山东淄博,一家不锈钢企业前不久投资引入了全球首台4万瓦坡口激光切割机,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将多尺寸、多形状的不锈钢零件在生产线上一次性完成,产品能应用于海洋船舶、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绿色化转型不断突破。位于江西景德镇的一家陶瓷企业,一批最新研发的芝麻白轻石新材料刚刚下线,而它们却是由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废制作而成。目前,从这间工厂运出的每一块轻石材料,八成以上原料来自工业固体废料。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研究室通过对重点传统行业的产品产量、增加值增速、利润等数据来进行研究,有了一个新的发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产业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说,这项数据表明在各类利好政策加持下,中国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是不断涌现的,特别是技术向产业赋能的态势十分显著。

  今年一季度,传统产业供需平衡进一步改善,转型升级动力越来越明显,很多地方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了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发展。传统产业再上一层楼,对推动经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记者丨吴昊 杨曜语 杨光 崔善鹏 王晓梵 谢元森 江西台 淄博台 吴江融媒体

相关产品